学风建设 | 法学典籍漂流计划——教师推荐书目(四)
作者:9428cn太阳集团古天乐 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次
为进一步巩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激励学生通过寝室内部的自我管理与互助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共同营造勤学善思、奋发进取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以寝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成才”的优良学风氛围,942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开展“一站式”学生公寓学风建设月活动。在“法学典籍漂流计划”主题活动中,我院青年教师参与法学典籍推荐,为同学们开拓法学思维、积累专业知识提供指引
陈晨:942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刑法教研室主任,《北方法学》学科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凯原942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博士后(在站),清华大学9428cn太阳集团古天乐访问学者。
现兼任黑龙江省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省检察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省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市法学会未成年人保护学会副会长,被聘为省市两级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业务特聘专家、哈尔滨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入选黑龙江省教育厅“创新人才”计划及“黑大英才”人才培养计划。
近年来,在《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1篇文章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余项,获省社科等奖项6项,与董玉庭教授共同撰写的智库意见,得到省现任正职领导肯定性批示。
法学青年的启蒙书单|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一部改变人类司法文明的启蒙经典
如果你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刑法课上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刑法是犯罪人的大宪章"。这句话背后的精神源头,就藏在这本诞生于250年前的小书里——切萨雷·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这部仅有10余万字的著作,却被誉为"刑法学的独立宣言",至今仍是全球942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的必读书目。
《论犯罪与刑罚》是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里亚创作的法学著作,1764年首次出版。《论犯罪与刑罚》揭露了旧的刑事司法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立的刑法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原则,首次阐述了为现代世界各国共同奉行的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思想。《论犯罪与刑罚》明晰而系统地论述犯罪与刑罚问题,在刑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的刑事法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切萨雷·贝卡里亚,意大利刑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人物。1738年生于意大利米兰的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法律专业,曾担任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1771年,贝卡里亚被任命为米兰公共经济委员会委员,先后从事经济工作和刑事立法、司法工作。1764年,26岁的贝卡里亚出版了他的传世佳作《论犯罪与刑罚》一书。
在18世纪的欧洲,刑讯逼供、秘密审判、罪刑擅断是司法常态。贝卡利亚以启蒙思想家的勇气,首次系统批判了封建司法的野蛮性。他用"社会契约论"解释刑罚起源:人们为了保障自由,将部分权利让渡给国家,形成"惩罚权"。这一论述彻底颠覆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为现代刑法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书中提出的三大原则至今仍是刑法基石: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斩断了法官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罪刑相适应原则主张刑罚强度与犯罪危害成正比,反对过度惩罚;刑罚人道原则则要求废除酷刑,将罪犯视为"迷途的公民"而非单纯的报复对象。这些理念在当时犹如惊雷,直接推动了各国的刑法改革。
在当下的法治实践中,贝卡利亚的思想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当我们讨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时,能看到他对量刑合理性的深刻思考;当我们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时,能感受到他对司法独立的不懈追求。"贝卡利亚播下的种子,至今仍在全球司法土壤中生根发芽。"
这本薄薄的小书,承载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它既是法学青年的启蒙读物,也是法律人常读常新的思想源泉。当我们翻开这本小书,仍能听见那个时代的正义之声,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超越时空,直指人心。
1、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公民,就像影子跟随身体一样。
2、如果刑罚超过了保护集存的公共利益这一需要,它本质上就是不公正的。
3、牺牲一部分自由是为了平安无忧地享受剩下的那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