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2025年5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情况,9428cn太阳集团古天乐邓齐滨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重点项目“哈尔滨法制史(1905-1949)”(项目批准号:23FFXA007)顺利通过结项鉴定,项目成果《哈尔滨法制史(1905-1949)》已纳入商务印书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出版计划。
邓齐滨教授

项目详情
哈尔滨是一座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步较晚却历经沧桑、因横贯东北大地的中东铁路而形成的城市。哈尔滨法制的历史因中东铁路区域治外法权、清末羁縻实边政策、军阀强权治理、日伪殖民地法掠夺统治、解放区废旧立新法制建设而独具特色。该项目选择哈尔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法制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一个城市法制史微观缩影凸显出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文化相遇后所产生的巨大张力,增进和丰富我们对中国近代法制相关问题的认识。
项目成果《哈尔滨法制史(1905-1949)》以哈尔滨地方法制为视角,试图还原中国近代半个世纪以来各历史阶段中哈尔滨城市法制与司法活动的历史拼图,描述哈尔滨城市社会秩序治理的客观样貌,并进而探究中国近代法制进程中哈尔滨地方治理的特色与效果,阐明哈尔滨法制在近代地方法制中的边疆化、国际化的定位与特色。
《哈尔滨法制史(1905-1949)》选题新颖独特,是一部运用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以地方档案为主要材料对近代哈尔滨城市法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进行全景式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在时间维度上,覆盖了清末、民国时期,哈尔滨各阶段的法制呈现出从初建、混乱、强化到破旧立新的过程,各阶段的法制样态具有割裂、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维度上,选取了铁路区域和非铁路区域为比较,其中铁路区域内的法制样态是哈尔滨法制中特殊的存在,体现了外来法及治外法权影响下的“同城异治”的特色。
该成果作为哈尔滨法制历史研究的拓荒之作,其价值在于:
01
史料珍贵。成果中许多档案文献首次面世于法学研究的领域。
02
视角新颖。成果通过对哈尔滨法制历史的研究,弥补了哈尔滨城市史研究中法制内容的缺失。
03
样本独特。成果中描述的近代哈尔滨地方治理中的“同城异治”“同城分治”的样态;以及自城市设治以来各历史阶段法规的制定及司法活动的各自成章、不具延续性的样态,均可以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区域或地方自治领域的特殊样本。
项目名单
